新闻动态

色魔张虔陀强占人妻,临终前异常兴奋,3年后20万唐军为他陪葬_南诏_罗凤_唐朝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1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
唐朝时期,云南太守张虔陀因一时色心,竟然引发了唐朝和南诏国长达数年的战争,最终导致二十万唐军葬身云南。

这位太守看上了南诏王阁罗凤的妻子,强行索要不成反被杀,临终前却"异常兴奋"。

一个女人,一个太守,两个国家,二十万条人命,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

南诏崛起

唐朝贞观年间,云南地区分布着六个诏,南诏只是其中之一。

唐太宗时期,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吐蕃,唐朝开始扶持南诏国。

展开剩余89%

南诏第四代王异牟寻接受唐朝册封,成为唐朝的藩属国,双方关系非常密切。

唐朝给了南诏很多好处,不仅授予异牟寻"云南王"的称号,还帮助南诏抵抗吐蕃的入侵。

有了唐朝的支持,南诏国力量逐渐壮大,开始向周围扩张。

异牟寻先后攻打其他五诏,一个接一个地将它们吞并,最终统一了整个云南地区。

异牟寻死后,他的儿子阁罗凤继位,成为南诏第五代王。阁罗凤继续扩张领土,使南诏成为云南地区无可争议的霸主。

唐朝看到南诏不断壮大,心里其实很不安,但表面上还维持着友好关系。毕竟在西南边陲,唐朝需要南诏这个盟友来牵制吐蕃。

唐玄宗在位期间,对南诏的态度开始微妙变化。

一方面他希望南诏能继续帮助唐朝对抗吐蕃,另一方面又担心南诏太强大会威胁唐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。

阁罗凤很聪明,他知道唐朝是大国,自己不能轻易得罪。他表面上恭敬地向唐朝称臣纳贡,实际上暗中积蓄力量,准备应对任何变故。

色心惹祸

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前约四年,唐朝派张虔陀担任云南太守。

这个张虔陀可不是什么好人,他到任后听说南诏王阁罗凤的妻子非常美丽,立刻动了歪心思。

张虔陀色心大起,想方设法要得到阁罗凤的妻子。

他先是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这位南诏王妃的情况,然后编造各种理由邀请阁罗凤夫妇到姚州(今云南姚安)做客,目的就是为了近距离看看这位美女。

当张虔陀见到阁罗凤的妻子后,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。

他开始频繁邀请阁罗凤夫妇参加各种宴会,每次都找机会对王妃动手动脚。阁罗凤夫妇感到非常不安,但碍于唐朝的强大,不敢公开抗拒。

张虔陀见阁罗凤夫妇表面上不敢反抗,胆子越来越大。有一次,他直接向阁罗凤提出要"借"他的妻子"一用"。

阁罗凤勃然大怒,但当时身在姚州,不敢发作,只能忍气吞声地回到南诏。

回到南诏后,阁罗凤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侮辱。

他知道如果不反击,张虔陀肯定会继续骚扰他的妻子,甚至可能强行抢走。于是,阁罗凤决定先发制人,他秘密集结军队,突然袭击姚州。

张虔陀没想到阁罗凤敢公然反抗唐朝,猝不及防之下被南诏军队包围。

南诏军队攻入姚州城,直取太守府。张虔陀被南诏士兵抓获,阁罗凤亲自下令处死了这个“色魔太守”。

有意思的是,史书记载张虔陀临死前"兴奋异常"。

这个记载很耐人寻味,或许张虔陀认为自己的死能引发唐朝对南诏的大规模报复,从而毁掉南诏国。如果真是这样,那他的“如意算盘”确实打对了。

虚报战功欺瞒朝廷

张虔陀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,唐玄宗大怒。

在他看来,南诏不过是唐朝的一个小小藩属国,竟敢杀害朝廷派去的太守,这完全是公然挑战唐朝的权威。

阁罗凤杀了张虔陀后,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

他立即派使者向唐朝请罪,并表示愿意归还姚州,只求唐朝能宽恕他的罪过。然而,唐玄宗已经动了雷霆之怒,根本不接受阁罗凤的请罪。

此时,唐玄宗身边的宰相杨国忠正需要军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。

他主动请缨,要求负责南诏战事。唐玄宗同意了,任命杨国忠为剑南道节度使,负责讨伐南诏。

杨国忠本人没有亲自去前线,而是派他的心腹将领鲜于仲通率领六万大军前往征讨南诏。

鲜于仲通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诏进发,自信满满地认为可以轻松击败这个小国。

阁罗凤见唐朝不接受和解,知道硬碰硬肯定不是唐军对手,便转而寻求吐蕃的帮助。

吐蕃一直想拉拢南诏对抗唐朝,见此机会自然欣然同意。南诏和吐蕃结盟后,共同制定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。

鲜于仲通对南诏地形不熟,又轻敌冒进,率军深入南诏境内。

南诏和吐蕃联军早已设下埋伏,等唐军进入险地后,突然发动攻击。唐军腹背受敌,陷入重围,最终全军覆没,六万人几乎无一生还。

这场惨败本应震动朝野,但杨国忠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竟然向唐玄宗谎报战况,说鲜于仲通大获全胜,南诏已经被征服。

唐玄宗沉溺于享乐,也不愿听到坏消息,就这样被蒙蔽了。

杨国忠不仅没有因为败仗受到惩罚,反而将鲜于仲通说成是"大功臣",使他获得了升官的机会。

这种虚报战功、欺瞒朝廷的行为,充分暴露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。

二十万唐军葬身云南

第一次征讨南诏失败后,杨国忠不甘心,又连续组织了三次大规模征讨。但每一次,唐军都遭遇惨败,损失惨重。

第二次征讨时,杨国忠派李宓率军进攻南诏。

李宓吸取了鲜于仲通的教训,行军更加谨慎,但南诏和吐蕃联军已经掌握了对付唐军的方法。他们利用地形优势,设下重重埋伏,最终李宓的军队也遭遇了失败。

第三次征讨,杨国忠派出更多兵力,但结果依然不理想。南诏军队已经完全适应了与唐军作战的方式,而唐军却始终无法适应南诏的地形和气候。

第四次征讨是最大规模的一次,杨国忠几乎调集了西南地区所有可用的兵力。但南诏军队已经变得非常强大,加上吐蕃的帮助,唐军再次遭遇惨败。

这四次征讨总共消耗了约二十万唐军,几乎全部葬身云南。这对唐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。

要知道,当时唐朝全国的常备军也不过几十万人,一下子损失了二十万精锐,国力大大削弱。

更讽刺的是,南诏在大获全胜后,并没有乘胜追击,反而给足了唐玄宗面子。

阁罗凤下令厚葬阵亡的唐军将士,并向唐玄宗上表请罪,表示愿意重新归附唐朝。

然而,杨国忠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,继续向唐玄宗谎报战况,说南诏已经被征服。唐玄宗沉迷于享乐,对这些战事并不关心,只要听到好消息就满足了。

就在唐朝与南诏交战的第四年,“安史之乱”爆发了。安禄山起兵反唐,迅速占领了东都洛阳,威胁长安。

此时,杨国忠仍然自信满满地对唐玄宗说,可以很快平定安禄山的叛乱,就像"征服"南诏一样。

安史之乱爆发后,唐朝无力再顾及远在西南的南诏。南诏趁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,成为与唐朝并存的独立政权。

直到“安史之乱”平定后,南诏才重新归附唐朝,但这时的唐朝已经大不如前了。

在唐德宗时期,由于唐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政策失误,南诏再次反叛。

这一次,南诏不仅占领了云南全境,还多次入侵唐朝领土,直到唐朝后期才被勉强控制住。
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

一位太守的色心,竟然导致二十万唐军的死亡,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代价最高的一次“色情”事件。

更可悲的是,这场战争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。

南诏战争消耗了唐朝大量的军事资源,削弱了唐朝抵抗内部叛乱的能力,为“安史之乱”的爆发创造了条件。

张虔陀临终前的"异常兴奋",或许正是因为他预见到了这一切。

信息来源: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、《唐会要》、《云南史略》《唐代边疆民族关系研究》发布于:山东省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开运平台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